一座城市的温度,是街头普通的一景一物,更是寻常百姓烟火漫漫的日子。对于来去匆匆的过客,我们做不到用望闻问切的方式去探测一座城市的体温。然而,即使是匆匆一瞥,也让我们感受到淄博这座城市的温暖、温情和温馨。
两个月前火出圈的山东淄博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进淄赶烤”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全国各地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淄博集结,吹响了“赶烤”的号角。一时间,关于淄博烧烤的短视频霸了屏。拉着大旗开足马力“赶烤”的大军,在淄博八大局吃烧烤喝啤酒唱歌的人群,因为客流量太多一度不情不愿的网红小胖……人间烟火愈演愈烈,隔着屏幕,我们似乎都被淄博烧烤的热烈气氛所包围。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山东地处胶东半岛,民风淳朴,百姓善良。结束东营的培训,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淄博,也赴一场烟火气息浓郁的烧烤盛会。东营距离淄博不远,乘坐绿皮火车不足两小时。乏味的学习,因为了有了下一场的期待而变得更加有意义。上车,下车。刚出站便有几拨人招揽生意,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他们手上都拿着几把长柄雨伞,态度也十分谦和,像是早已约定时间地点接站的老朋友,没有丝毫商业铜臭的味道。倒是我们始终保持警惕,生怕一不留神上了当。斐说在网上订的酒店距离车站直线距离不足500米,我们便选择步行前往。由于研判失误,我们低估了直线距离的真实含义,在站前广场东兜西转,愣是一个出口都没找着。“高德”也无能,把我们带到立交桥前,居然还显示往前走!都说路在嘴上,恰好有一对老年夫妇迎面走来,我赶紧上前,似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大叔,您知道含墨酒店怎么走吗?”“含墨酒店的具体位置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酒店都在那一块。”大叔用手指了指广场后方,“你们穿过花坛,过下面的马路,转到前面的立交桥下再穿过去,千万别到地铁口对面啊。”总算有了出路,我们谢过大叔往广场右侧花坛的通道走去,绕来绕去,还是不知道出口在哪。这时,刚才在出站口拿雨伞的女人又出现在我们跟前,我们露出嫌恶的表情,她倒见怪不怪,用诚恳的语气说:“我看你们找了那么久,你们还是打的去吧,这里出去还要走很多路的。”我们敷衍几句,继续往前。她无可奈何,也许她早已习惯了别人将她的善意当做驴肝肺了吧。“来来来,我不放心,还是领你们过去。”刚才那位大叔从后面追了上来,“反正我俩也是散步消食,怕你们找不到。”我们有些愣住了,慌忙再次道谢。直到我们出了花坛,大叔才放心离去。穿过天桥下的涵洞,看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店,但没有我们要找的。后来,我们询问了一对年轻情侣,又求助了闲聊的大哥,最后在一位同样是酒店老板的帅哥准确无误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叫人望眼欲穿的下榻地。
放下行李,我们直奔最热门的淄博八大局市场。网约司机大哥与网络相传的一模一样,热情,健谈,豪爽。从他口中我们了解了淄博爆火的真实原因:“淄博能火遍全国,这要感谢我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件事情有了政府和领导撑腰杆子,百姓想干啥都好办呢。我们这地方穷啊,不找出路不行啊!”我们沉默了,想起一段关于淄博旅游局局长泪洒现场的视频:“曾经,淄博也是一座重工业城市,为祖国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这座城市不应该被人忘记。如今用这种方式再次被人关注,既是无奈,也是给淄博人民一个交代。”人心齐,泰山移。事实证明,只要官民团结一致,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淄博八大局市场内早已人头攒动。这是一条位于两排居民楼之间的通道,两边都是卖各种特色小吃的摊位,吆喝声在闪烁的夜灯下,温暖而又充满魅力。我们暂时放过这些诱人的美食,一直往前,可不能忘记此行最大的目的是“赶烤”。过了两个十字路口,终于到了烧烤一条街。“小晚耍烧烤”,对,就是这儿!才进店门(其实是一处空旷的场院),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撼到了!一个个小马扎上坐满了人,几百平米的空地上,烟火缭绕,香气扑鼻。服务小哥热情招呼我们,扫码点餐后,我们开始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大人小孩,男的女的,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内敛些的细嚼慢咽,粗犷些的对着酒瓶吹。待到服务小哥为我们上了串,我们才收回了刘姥姥似的猎奇目光。羊肉,牛肉,鸡翅逐一上了烤架,啤酒也开了盖。因烤串都是半成品,只需再烤至两面滴油即可食用。过了不到20分钟,期待已久的淄博烧烤入了口,咸香鲜嫩,那味道真叫一个好。我们也渐入佳境,开始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我来自北京,下面我为大家献歌一曲!”一处台阶上,一位大妈身着粉色上衣,落落大方,开始了深情演绎。都说高手在民间,此话一点不假。大妈的歌声丝滑,台风十分有范,引得大家一阵喝彩。“我是湖北人,我也来一首,大家给点掌声嘛!”一位年轻的女人上了台,虽然音准差了点,但谁又在乎呢。呐喊声、尖叫声,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此刻才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到感同身受,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悟懂弄通。千百回对着手机屏幕却不如眼前惊鸿一瞥。
“我们先送几串烧烤给这几个孩子吧。”同事君心细,发现邻座一家五口正在等待烤串上桌。三个孩子正巴巴地望着我们大快朵颐。我赶忙抓起一把烤好的羊肉串递给孩子。年轻的父母忙着拒绝,孩子也连连摆手,但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烤串。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孩子接了烤串满足地吃了起来。气氛烘托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我们与邻桌互赠烤串,共同举杯。此时大家忘了地域,忘了身份,也忘记了年龄,因为我们都是“进淄赶烤”人。
正当我们嗨得起劲,服务小哥过来向我们确认订餐号,才知道闹了一个大乌龙。原来上半场我们尽情享用的竟是别人的烤串!我们尴尬极了,硬要把另一盘我们点的赔给他,他摆手说:“没事儿,送给你们吃,祝你们愉快!”我们四个女人对着剩下的一大盘烤串哈哈大笑!最后在我们的努力与执着下,将烤串一骨脑儿分给了邻桌,连啤酒也送完了,物尽其用才是最重要的嘛。席间,邻桌也分给我们烤好的馒头,帮我们四人拍照。烧烤,其实各地的味道都差不多,淄博烧烤也不是全国一流,但在淄博吃烧烤,你就会体验到不一样的快乐,这份快乐中有来自陌生人的关爱,有淄博当地人的友爱。让我们觉得所有的长途跋涉都值得。
身居江南的我,素不喜欢北方的城市。总觉得太荒凉,地广人稀,比不上江南的花红柳绿。到了淄博才知道了自己的狭隘与无知。在这座城市里有善良朴实的百姓,有勤政爱民的公仆。她的美具有深厚的底蕴,包含丰富的内容。不辞辛劳给我们引路的大叔,豁达开朗的网约司机,送餐的服务员小哥,酒店的老板娘……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鲜活,他们是城市的缩影,是淄博的名片。是他们带给我们人情味的温暖,让我们触摸到了城市的温度;是他们让我们在这座城市的夜晚,遇见了人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