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星期一,多云。和儿子在外面吃过早餐,行车到钟楼街路口左转三江路。看到一对老人好像在招车。转过弯我立刻靠边停车,老人也走过了人行横道,却没走向我这边,东张西望还在招车。恰在这此时,后面跟上了一辆出租车,车上的师兄见我靠边了,他就一甩车头离开了。
我摇下车窗大声的请两位老人上车。这是一对很干净的老人,男的头戴白色凉帽,上身着白色短袖衬衫,下身穿一条浅色长裤,脚蹬有孔凉皮鞋。整个人透露出一种略带时尚的祥和,给人一种舒服感。女的也一样,卷发,慈祥,着旗袍,施淡妆。两人宛若神仙伴侣,说形象点恰似神雕侠侣,又像是自家尊长,敬意油然而生。
上得车来,男者坐副驾,女者坐后排。“老人家去哪里?”我问。“去第一人民医院,我看你车上有个娃以为你不拉我勒。”我对老人说:“这是我儿子,我顺带送他去上学,您要去哪儿,我是先把您送到目的地的。”前者说道:“这样啊,不耽误他上学吧?”“不会的,不会的。”我回。我刚说完,就听坐后排的后者开始问起了儿子的年龄,在哪里读书,要好好学习,又说什么现在的孩子读书不容易云云。
车辆在行驶,我用余光观察着前者。此老大马金刀地坐在副驾,霸气外露。从面部和上肢可以看出,皮肤很白,虽因年老以致皮肤松弛了,布有老年斑,依然不妨碍我能想象得出他年轻时的英姿飒爽。“老人家高寿?”我问他。“八十有八了。”我说:“不错,不错,您老精气神都很足啊!”老人听了就笑了:“呵呵,就这吧。”看着老人一直挺直的脊梁,我又问他:“老先生,您老参过军?”老人很随意地回我:“当过兵嘛,十多岁就去了,呵呵。”闻得此言,我心一惊。八十有八,十多岁就去参军了,如此算来此老当是跨过鸭绿江的那辈人了。
我小心翼翼地问:“您老去过朝鲜?”老人幽幽一叹:“去过嘛,我们打到了三八线……”我尊敬的对他说:“功臣啊!您老是功臣!”老人后面的话语让我动容。“功臣什么的不敢说啊!国家有难,义不容辞!我们那时啊,上前线开动员会就开了三天。出去时就没想到过,还会活着回来。”“您那一辈人是真正的英雄!”我说。“一起过江的战友,等到回国时很多人都不在了……”
我看老人有点伤感,就对后排的儿子说,这位爷爷去过金刚川,这样讲儿子会更容易理解的。我又对老人说了点自己对朝鲜战争的理解和看法,他点着头接着说:“是啊!不打不行啊,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炸弹都丢过鸭绿江了,一旦让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它的机械化部队开进大东北,国家就危险了,那时候才反抗就晚了,当时的蒋介石还在随时准备反攻大陆……”我接着他的话说:“拒敌于国门之外,这是对的,就算当时苏联不承诺提供武器物资咱们也要干他娘的!”老人一边笑一边点头,甚是认可。
老人最高兴的那段话是:“那天晚上,我的作战科长叫我出去看放炮,我就说啊,天天和美国佬干仗,天天都在放炮,没什么好看的。作战科长说,不打了,不打了,板门店都签字了,你现在不出去看放炮,以后你会后悔的。我就跟着大伙们出去看放炮,原来是停战了,双方约好时间,一起向天空放炮。那场面啊!动静太大,太宏伟了,炮弹的光与火照亮了黑夜,宛若白昼,丝毫毕现……”“打到那个程度,其实双方的士兵早就不想打了!”我带着总结性的语气对老人说。“是的,是的。”老人首肯我的话语。
到了医院,儿子向两位老人道别,说了声爷爷奶奶再见!老人打开车门,慢慢把腿抬出车外,拉着门框撑着椅背才站立在地上,刚站稳又是标杆一样,脊梁挺得直直的。“您老慢走!”老人在关车门,刚关到一半,又全部打开了,他略微低头问我:“小伙子,你姓啥?”“老先生,我姓陈。”我对老人微笑着回答。老人笑容更甚了:“你姓陈啊?我也姓陈!很好,很好……”老人终于关上了车门,他在挥手向我道别,我在车里俯着身子向他挥手,这样才能让他看见我,我也能看到他。
恍惚间,觉着自己不是在向老人挥手,而是在向他敬礼!真真正正的在敬礼!这是一个瞬间,一个永恒的瞬间!自己有一种冲动,想赶快把这个瞬间记录下来。
离开医院把儿子送到学校,一个上午神雕侠侣的影子都在我脑海中萦绕。
一个人啊,只有在对的时间作出了正确事情,对国家,对人民有意义就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老人的话:“功臣什么的不敢说啊!国家有难,义不容辞!……”老人给我描述了一副惊天动地的画面:炮弹的光与火照亮了黑夜,宛若白昼,丝毫毕现……
我所能想象得到的就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祝愿老人在有生之年幸福安康,愿这种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后续:月余后的一天上午,还在同一个地方,两位老人上了我的车,男者坐副驾,女者坐后排。“去县医院”后排的老婆婆说道,老者明显精神不是很好,默不作声。我感到这个声音有点熟悉,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两位老人。这不就是那对神仙伴侣吗?难怪似曾相识!“请问您老是姓陈吗?”我小心求证的问老人。“你怎么知道?”老人明显被这问题吸引了。
我就告诉他上次我送过他们去医院,还聊了朝鲜战争那些事。老人记起来了,也精神起来了。我就把上次相遇并记录下来的事告诉了老人。他很高兴,一个劲儿的点头。后排的婆婆扶着前排座椅对老人说:“看嘛,你陈家有后继之人了,这哈你该高兴了了吧!”这话倒似婆婆在安慰老人,老人还是面带微笑,点着头。后来,婆婆问了我的名字,要了我的电话号码。末了,老人告诉我他叫陈道康,确实不知道的话可以百度一下。
把二位老人送到医院门口,看着婆婆扶着老人进了医院,我趁空歇百度了一下,结果是:陈道康四川成都人。系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协会加拿大总会永久会员、组织部领导、理事,世界书画家协会华北协会艺术家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高级研究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近年来,书法研究喜获重大成果。
作品多次选赴国外交流并被收藏。1993年获加拿大(世协)世界艺术名家成就奖;1995年获全国神州书画邀请展金奖,同年又获中国炎黄书画艺术大展最佳作品奖;1997年迎香港回归祖国书画赴香港展荣获中国国际名人精品展和平奖金牌;1998年华蓥山武装起义50周年获"红岩杯"特等奖;1999迎澳门回归祖国书法赴澳门获"和平金奖",同年又获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非凡金奖;2001年书法获"国粹奖"入选奖金奖。
名列《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30余部典籍。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论文《新修地方志如何反映客观规律》获国际优秀论文奖。